良好慣性免除改變的必要
張大春在回答一個充滿中文教育焦慮家長時,有過以下這段描述:

『在我自己家裡,就祇一樣跟許多人家不同,那就是我們有長達兩個小時的晚餐時間~全家一起說話。大人孩子分享共同的話題。有很多時候,我會隨機運用當天的各種話題,設計孩子們能夠吸收而且應該理解的知識。最重要的是在提出那學習的問題之前,我並不知道他們想學甚麼?不想學甚麼?該學甚麼?不該學甚麼?』

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,不可能重來,如果開始得不恰當,必須再重新建立生活常規,那是極其浩大的改造工程,還不如一開始就找個更正確的方式。作家張大春以上這番話,提供相當省思空間。如同好裁縫寧可做新衣也不肯改舊衣一般,因為改一件舊衣需要比新衣更加倍的時間,卻因為舊衣潛在變形纖維結構,怎麼高手改也不如新衣完美。

《孩子老用三字經罵我》

在6月2日聯合報高屏版讀到這則新聞:「這孩子老用三字經罵我,真是XXX」,高雄縣一名國小五年級學生不但常用三字經罵同學,也常用三字經罵父母,讓他的媽媽很苦惱向鳳山市衛生所心理師輔導求助,才知道原來孩子的三字經都是學媽媽的,如今已改掉口頭語,孩子也像變了個樣。

一如『路徑依賴』決定陸上與太空交通,人類早年生活經驗足以塑造一個人的人生『路徑依賴』,這種人格化後的『路徑依賴』將決定這個人大半輩子的成敗,除非中途下定不悔決心,花足大力氣去改變它,才可能再轉個彎,它的影響力將終其一生。



( 轉寄資料來源Candy)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dmbexdnpcq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